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1刚开始想要这本书,只是因为封面吸引了我。这本书是村上春树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身为小说家的各种事。
他的语言有一丝令我难懂。他的语言总是让我认为这种表面意思里面还有更深刻的本质意思。总是有许多的“逻辑”“状态”“片段”等看起来简单实则很难理解的词语,我觉得这样显得十分的严谨。他擅长运用比喻,他把我们储存信息的地方比作大型档案柜,一个个抽屉中塞满了各色各样的信息记忆。这样又使得令我感到严谨复杂的语言多了一份风趣。
其实村上春树先生一开始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可以写小说。没写小说的时候,二十多岁的他,只是马马虎虎的经营着普通的小店,努力的还着欠款而已,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时不时也会感到“啊!人生就这样转瞬即逝了啊”让他萌生出写小说的原因也很奇怪:看棒球球员打了个二垒打,一个念头就突然冒出:“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于是他就开始买稿纸来写,连续几个月,不停的挤出时间,终于写完了“还那么回事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他开始用英语写,发现因为自己英语词汇的表达能力受限,所想表达的东西没有修饰词,就更加明确的表达出来了。最后《且听风吟》就这么问 ……此处隐藏805个字……了,小说家的的共同优秀品质:“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
在我看来,这位名家成为作者的原因有点……忽然被彩蛋砸中,就如那些什么玄幻小说,灵魂附体一般:在看着自己喜欢的棒球赛的时候,忽然冒出一个毫无征兆的念头“对了,没准我能写小说!”,然后就抓住那一瞬间的灵感,在每天关店之后,利用深夜的时候去写,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觉,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村上春树的写作习惯,具他自己描述,喜欢用外语写,然后再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日语,所以他的小说,一直有人说有一股翻译腔在里面。这种写作方法的确挺好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外语不好的来说,这恐怕是件难事了。村上春树,是在自己有工作可以养家糊口的时候,才偶尔抓住自己的灵感成为小说家的,在他自己预测的人生轨迹里面,并没有说要成为小说家。
在读第三章时,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村上春树对于文学奖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对这些所谓的“荣耀”,倒是看得很轻。大概正是抱着拿不拿奖都无所谓的心态,村上春树对待文学奖这个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那些虚无奖项还不如买多几本书,提高销售量,来得实际。“当一个读者付出一千几百日元,甚至几千日元买一本书是,他绝不可能别有用心,(大概)只有一个坦率的想法:‘我想买这本书!’”村上春树,还为自己找到了同样不爱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纳尔逊。艾格林,他故意醉酒错过了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成就奖。
村上春树成名已久,但是每次有人请他担任文学奖评选的时候,他总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格担任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他认为,带着自己的思维角度去别人的作品非常不好。“作家最重大的义务就是为读者不断的写出更高质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