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1(一)小组合作
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交流互动,协商合作,可让学生有机会对某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例如在讲授“文件的特性”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上机操作验证。
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上机试一试)[教师演示建立2个同名的文件是否成功?]
2、可携带性(学生举例)
3、可修改性(上机试一试)[修改一个文件,看大小等有没改变?]
4、可容性(具体文件类型举例)
5、确定性
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总体来说,完成情况还是理想的。但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坐在电脑前不知干什么好,没有全部完成上机要求;有的又不敢大胆讨论。这种现象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当中,我觉得分层教学实施起来差强人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换鞋要 ……此处隐藏21498个字……要内容: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ENIAC)与1946年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
3、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4、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5、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个发展阶段。
我就所讲授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1、我认为“导入和小结”是课堂的点晴之笔,即使准备的时间紧张,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费了不少的时间。由“计算机能做什么”——一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回答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没有难度,感觉轻松。老师就着学生的回答,比如,有的同学说“用计算机听音乐”,与人类比,人是用嗓子唱歌,那计算机用什么部件就能发出声音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计算机怎样计算的及工作原理。引入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自然的思维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2、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有序。由学生看到的自己面前的计算机,说到外部设备;由神秘的主机箱说到主机的组成,又由设备说到设备是怎样工作的,这种“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的循序渐时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接受。
3、重、难点突破有“法”。计算机是怎样计算的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任务完成法让学生完成任务,讲解学生完成计算的过程,来完成计算机工作计算的过程。
4、注重细节设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5、有待改进的几个方面。完善每个硬件的讲述内容,规范语言;演示工作原理中的实例时,将程序编写过程加入进去效果会更好;现场拆机箱,发硬件,会让学生感觉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