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1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完善。教师应学习课改理论,遵循课改要求,体现课改特色,尊重学生自主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的双边互动,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把握文本的精要,学有所得。
在教学《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由于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理解诗歌又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所以,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只要想法合乎情理,我不会予以否定。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方式强加给学生们,他们的阅历是有限的,我想,等到他们长大后再来理解这首诗时,肯定又与现在不同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生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学习这首诗,我采用的方法是:创情境──晓诗人──知背景──重朗读──析意象──品意蕴──赏意境──作比较──重背诵。根据以上方法学习诗歌,条理比较清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 ……此处隐藏1042个字……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土地上,放眼今天的盛世中华,以“假如我是——,我也应该——”开头再写一首《我爱这土地》,并尽量尝试使用象征手法。课后我阅读了同学们仿写的诗歌,发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这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却又在我的预料之外。
课后我一再反思,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一点进步:一是自己深入地解读了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处变不惊。二是对“教什么”一直心中有数,教学目标仅三点,简单易行又实际。三是教学设计简洁实用而且略有创意。特别是“读出层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能力,又了解了内容理解了诗意,还为下文分析意象理解象征含义打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整堂课以一个“读”字贯始终,但又不缺变化与层次,实现了“台阶式”的设计。四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水平,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杜绝看参考书找答案,随时提醒学生作笔记等,都体现了一个“实”字。
不过,这堂课也存在不少的疏漏。一是在转变教学风格时有点“东施效颦”的意味,因此免不了刻板,使课堂气氛降温。比如自己省去了导入语,对学生评价也减少等都有刻意模仿余映潮老师的痕迹,忘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二是缺少教育机智。如一位学生用“热情的太阳”来回答“假如你是艾青,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土地上,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时,没有及时指出她用到了“象征”手法并加以表扬,如果以此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来突破难点就容易得多。三是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发言不大胆。我想这是因为我在组织教学、激发兴趣以及教学用语上做得不好。这可能也跟省去导入、刻意转变教学风格有关。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都是在尝试、在学习,还需要反思。行走或驻足,都能欣赏到沿途无限的风光,我想,这正是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