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爷爷的手》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爷爷的手》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爷爷的手》的教案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倆、摘、伯”等三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能通顺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生字,并组2个词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4min)
以“牛顿万有引力”的动画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苹果掉下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地球爷爷的手》就会知道答案了。
2.听课文录音(2min)
3.自读课文(4min)
自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找出不会读的字词。
4.出示会认的生字词表(7min)
(1)出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带领学生老师读一次,学生再读三次。
(2)出示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球、引力”
(3)让学生自读生词,随后进行开火车读。
5.出示会写的生字词表(15min)
(1)出示“球、玩、跳、桃、树、刚”6个生字,读一次
(2)对每个生字进行 ……此处隐藏24301个字……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这一片段,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作用。
三、教学环节二、三与教学环节一的关系。
如果说教学环节二、三是精彩的,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与课的开头真是首尾呼应;但遗憾的却是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现”。这说明什么呢?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当然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导和组织,本文尚未评析),于是也就不会有片段二、三学生精彩的反馈,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而无需教师自己再去“表现”她自己的才华了;因为教师的精彩表现就应该是常常呆在舞台一边的高明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学生永远是“学习”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以上精彩教学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